最近电影圈讨论最热烈的话题非朴赞郁的《小姐》莫属,这部影片自五月份亮相戛纳以来一直受影迷万分期待,在此我不想过多谈及《小姐》的相关内容,只是结合朴赞郁的个人趣味联想到了女性这一重要社会群体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演变史,并且重点结合中国法制史的变迁,其中从民事婚姻立法上发散到女性的社会地位的转变。
[img=1:C][/img]
当然,开始要讲的还是朴赞郁,因为正是朴赞郁勾起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欲望,这个韩国当今最出色导演之一在戛纳受访后明确表示:表现女权,是我拍这部电影目标。《小姐》的故事里,玉子将象征性压迫,男权主义,封建与资本碰撞下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的淫秽书籍统统毁灭,象征鲜血浓郁的红色颜料喷洒在被撕毁并沉浸在黑暗池塘中的书籍,这种表现形式在女权主义影片中注定也会留下沉重一笔,作者用大段篇幅描绘这些场景其用意不言自喻。
朴赞郁,出生于首尔普通家庭,毕业于江西大学哲学系,热爱电影的他高中毕业时却没敢报考电影专业,因为他觉得电影导演更适合粗犷的男性从事,性格较温和的他更适合做“写字”的工作
1、必须给姬片做个复盘
耐着性子把2小时44分钟无删减版韩版的“fingersmith”《小姐》看完,必须写长评一吐为快。
关注我豆瓣的150多人里,大部分是因为喜欢8年前我为《I can't think straight》写的那篇《那是爱有天意》的影评斩获的姬粉。
无论是《I can't think straight》还是《The L word》甚至是被许多直女推崇的《阿黛尔的生活》和《卡罗尔》,从电影内容到叙事结构,故事内核都是女性对自我情欲的探索和自我身份认同的觉醒。
如果扯掉Les的标签
这部电影很屌。跟一个品味也不差的人推荐,他竟觉得超无聊,看不下去,我也是愕然。后来想了下, 觉得可能这个片子还是有点学院派,看似商业化,门槛不高,其实对于缺少艺术电影观影经验的人来说,还是不是一个easy sell。最喜欢这片的,应该是学电影出身的,对叙事艺术、镜头语言有钻研兴趣的人。
导演朴赞郁,看了下之前拍过老男孩和共同戒备区,都是我喜欢的,看来人的审美还真是一致。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导演似乎对“视角转换”这个叙事技巧情有独钟,我们看到这个片子几乎把这个玩法运用到了极致,这个玩法可以说和电影这门艺术天生就很搭,可以充分运用个人视角的局限反复回到同一故事,同一场景,换一个视角对前面的叙事进行解构和颠覆,创造叙事的狂欢。这也充分印证了“叙事在揭示的同时也是一种遮蔽”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有意思的是老男孩和共同戒备去都大量运用了这一手法,看来还真是玩不厌啊。
对于苛求意义的观众来说本片可能有些令人失望,韩国殖民时代的历史背景也可以置换到任何一个其他的时空
小姐: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021baike.com/81/id-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