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过几遍之后,从对父亲极致浪漫主义的倾慕,终于发现了大概“现实”才是要说的东西。
整个影片中,除了儿子以外所有的角色,包括观众在内,都很仰慕父亲,反倒儿子成为了那一个不解风情的遗憾的人。但既然是亲情的电影,那就把角色分成亲人、非亲分别理解。
片中儿子、母亲是至亲,其他人——以儿媳为代表——包括观众——都是外人。
母亲知道故事的真相,他爱父亲。儿媳爱戴父亲,不需要故事的真相。
唯有儿子,作为至亲,需要真相,但不知晓真相。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
“一个讲了一辈子故事的人,最终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一直对西方魔幻和成人童话一直兴趣欠佳的人,真的很惊讶这部电影给自己带来的如此感触。如同《阿甘正传》借助回忆录的方式一般,导演带我们走进老父亲用一生构建出的温暖世界。
老父亲一生都是一个讲述者,他将平淡的生活裹上童话的外衣展示给世人,并坚信那就是我们的世界。这个故事不一定要合你的逻辑,但一定符合他的心意
高一英语课上看到的
第一遍看有点看不懂
后来一遍遍回忆
那位Big Fish 就越能感动我
一个多么有创意的父亲
用童话教会儿子作人
一个伟大的父亲
祝老爸早日康复
亦真亦幻的情节,晦涩不明的意图。
我并没有看得太懂。
我喜欢这一部电影。
大概你会说,这是一部关于理想的电影。活在理想中,为了理想活。
这么说诚然不错。可是我更觉得,它不仅仅谈到理想。准确的说,它树立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榜样。
生活,生命,应该以什么态度来呼吸?
大鱼,我想,它所代表的是一种自由自在、轻松写意、感性的生活态度。
影片的主人公说:我快要干了,给我更多的水。——他把自己看成一条大鱼,希望游荡在奥妙无穷的深水里,希望永远这么游下去。
最后,他也是死在美好的想象中,落到河里,变成大鱼,在所有有水的地方出现。
幽灵镇,寄托着他对生活的另一种理想。无忧无虑,与世无争,每天微笑。
所以当幽灵镇没落时,他不顾一切地要它维持原样。
那里有他的影子。就算他在外面游荡,幽灵镇里依然留存着他灵魂的一个备份。
我的朋友冰曾经引用过一句话:干燥的灵魂最优秀。当时我反驳。我说,湿润的灵魂才合格。
我现在仍然这么想。像大鱼一样,永远保持湿润。
浸了水的灵魂,才显得饱满。
我从小就喜欢雨。喜欢水。喜欢湿润。喜欢幻想
“大鱼”Big Fish·不如YY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021baike.com/81/id-1398.html